实验教学项目特色

建设的必要性及先进性

一、必要性

1.时代精神的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而古典诗词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在“两山”理论指引下,浙江省提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的战略部署;温州市也在积极推进瓯江山水诗路带的全域规划。本实验在汉语言文学领域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创新性地采用 “意境体验”的设计思路,以山水诗这一中国文学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的特色文学类型为中心,从而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激发学生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怀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2.实验环境的匮乏。大部分学生由于时间、经济和精力的限制,游历的名山大川相对有限,对山水诗之意境理解主要靠想象,难以有切实的体会。虚拟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弥补学生无法身临实地体验意境的不足。

3.实验对象的特殊。山水意境是经过作家艺术加工和改造的,是作家心境和外在物境交融的产物,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很多时候就算到了现场也难以体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通过诗文山水同卷,切换不同的山水视角,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诗境、诗情与诗思的交响。

二、先进性

1.先进的教学理念。本虚拟仿真实验以温州本土山水及山水诗优质素材为抓手,突破文理隔行如隔山的传统理念,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以仿真构形,以虚拟传神,创设景与诗的融汇现场,导入对诗歌空间、时间、情感互为涵容的审美体验。由此强化个性化解读,提倡创造性应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山水诗的精神内涵。这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属于首创。

2.先进的实验技术。本虚拟仿真实验首次营造出一个由古典诗词意象(山水画的画面)、山水诗发源地永嘉实景影像(云雾缭绕的雁荡山画面)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场景(软件录屏)共同构筑的跨越时空界限的整合学习空间。该实验对所有自然环境、虚拟角色、角色对话、交互行为以及其物理设备的结构参数等,均根据温州本地实景“诗之岛”江心屿与朝代人物服饰进行高度还原,达到用灵境技术模拟温州“诗之岛”江心屿山水实境的环境标准。虚实结合,以满足实验学生体验意境的实验教学需求。

1 建设的必要性及先进性
2 教学方式方法
3 评价体系创新
4 对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