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简介

实验目的

1.实验目的

一、实验的必要性

山水诗是中国文学有别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的一大特色所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诗的教学,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凸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美好家园追求的精神指引。《中国古典诗词美学鉴赏》课对山水诗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缘由如下:

1.实验素材繁多,虚拟仿真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整合优质素材。山川之美,古来共咏;名山秀水,空间分隔;山水诗人,风格各异。本实验采用虚拟仿真,以温州本土山水及山水诗素材为抓手,在同一空间呈现秀丽山河,邀约历代诗人,品读优秀作品,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美学鉴赏培养,使之获得美的享受。

2.实验环境匮乏,虚拟仿真教学可以弥补无法身临实地体验意境的不足。大部分学生由于时间、经济和精力的限制,游历的名山大川相对有限,对山水诗之意境理解主要靠想象,难以有切实的体会。

3.实验对象特殊,虚拟仿真教学可以凸显山水诗意境虚实交融的特征。山水意境是经过作家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很多时候就算到了现场也难以体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通过诗文山水同卷,同时呈现更多的山水画卷,切换不同的山水视角,通过引导,让学生徜徉在山水的意境体验之中,强化个性化解读,提倡创造性应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山水诗的精神内涵。

4.实验资源落地,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可以实现科学研究的教学转化。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山水诗鼻祖永嘉(温州旧称)太守谢灵运的诗篇,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山水诗的教学与研究是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与优势方向之一,是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获批省一流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获批省一流学科(A类)的重要支撑。依托人文学院国内先进的文化创意实验室、情境交互实验室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效发挥特色,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优势,提升教学效果。

二、实验主要目的

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旨在让学生达到如下实验目的:

1.在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中,掌握山水诗意境体验的主要方法。本实验项目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整合了本门课程山水诗单元线下理论教学课时的各个教学重点,建构起完整的识记、理解、应用知识点体系,在分层次、分阶段的针对性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并达成该单元线上实验教学和线下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2.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诗境,提升山水诗审美鉴赏能力。本实验项目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创设景与诗的融汇现场,以仿真构形,以虚拟传神,导入对诗歌空间、时间、情感互为涵容的审美体验。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诗境、诗情与诗思的交响,通过三个体验层面的设置,亦即入境(复现山水自然,学生化身古人,亲历其境,体会空间及其高低远近虚实变幻之景)——悟境(寄情山水,体验人与自然的共同律动和情境融合)——造境(启发创造潜力,呈现艺术再现之美),以此完成山水诗的欣赏,从而有效提升了山水诗审美鉴赏能力。

3.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与实施,实时记录学生答题轨迹并进行分析,切实全面关注并把握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加以调整解决;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与实施,通过对学生参考文献检索率、引用率的统计,及学生答题常见关键词的统计等,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和促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4.“用境”体验层面的设置,加强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选择教学、文旅、创作等不同领域运用课堂所学解决问题。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以所学反哺社会。

5.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怀。本实验利用“灵境技术”,首次营造出一个由古典诗词意象、实景影像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场景共同构筑的跨越时空界限的整合学习空间。使学生在水清、山绿、天蓝、人和的实验过程中领悟自然万物之美,诗词意境之妙,文化自信之源,深刻感受到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仪器设备
4 实验材料
5 实验教学方法
6 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求
7 实验结果与结论要求
8 考核要求